日均新开265家餐厅 “性价比”增长更强劲 北京餐饮行业加快转型“上新”
2024上半年北京日均新开餐饮店铺26.5家,虽数量有所回调,但动能依旧活跃。
02朝阳区、昌平区和延庆区在餐饮企业存量上领跑全市,而朝阳区、昌平区和丰台区则在新增注册量上表现突出。
03今年餐饮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,极致质价比成为消费者追求目标,平价转型成为餐饮行业主旋律。
04为应对竞争,不少门店开放加盟,同时也有餐饮企业开启瘦身计划,通过“啄木鸟计划”关停超过260家餐厅。
05另一方面,餐饮企业正加快布局线上,通过在线预订、移动支付、智能点餐、数据分析等提升运营效率,拓展服务渠道。
当前,北京餐饮业正在加快创新转型步伐。根据《2024北京餐饮业观察报告》显示,2024上半年北京日均新开餐饮店铺26.5家,虽数量有所回调,但动能依旧活跃。
从区域分布来看,截至今年8月,朝阳区、昌平区和延庆区在餐饮企业存量上领跑全市,而朝阳区、昌平区和丰台区则在新增注册量上表现突出,展现出区域市场的不同活力。
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,北京餐饮市场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,积极采取经营策略,保证菜品质量,增加引流入店的优质服务,有效应对餐饮消费转型带来的影响。
商务部原副部长房爱卿则表示,未来餐饮业将围绕健康、愉悦、效率三大方面涌现新消费趋势,“餐饮企业也应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,加快创新步伐,提高规模效率,提高全程质量,优化资源配置。”
近日发布的一份北京房地产市场报告称,今年二季度,低价高频类的餐饮类消费迅速扩张,占全市开店总面积的32%。
《2024北京餐饮业观察报告》也显示,人均消费21至30元的门店最为密集,其次是人均消费31至40元的门店。
今年餐饮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,极致质价比成为消费者追求目标。从咖啡茶饮到快餐正餐,各餐饮品牌推出平价套餐、9.9元特价餐品等内容吸引客流,平价转型成为餐饮行业主旋律。
民银证券的分析指出,2023年下半年以来,客单价和消费者外食频率普遍承压,消费者的外食需求转为更偏向经济性和性价比,但不意味着对品质和体验的要求降低。
根据虎嗅智库对多个餐饮平台的前台数据汇总分析来看,2024年上半年平台全国餐饮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6.1%,堂食平均客单价降幅超过10%。
“极致性价比”成为消费者新的消费追求,这也迫使许多企业从各方面降低成本,同时维持产品质量。
业内人士认为,餐饮行业已全面进入以“极致性价比”为核心的结构调整期,结束上半场的粗放式运营时代,进入下半场的精细化运营时代。从当前的消费来看,餐饮行业需要告别高速发展时期出现的噱头和附加值,回归产品、环境和服务三要素,低价并不意味着低质,同样也需要避免盲目降低价格,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具有高质价比的产品。
《2024北京餐饮业观察报告》显示,2024年上半年国内餐饮业注册量达131.66万家,其中,北京上半年餐饮业注册量达4842家。
伴随餐饮市场竞争加剧,粗放式经营、商品和价格不匹配的餐饮正在被淘汰,顺应时代趋势、极致性价比的餐饮正在市场站稳脚跟。尤其是越早创新产品、通过外卖经营等多种数字化手段拓展消费场景的连锁餐饮机构,越能发现市场新增长点。
同时,也有餐饮企业开启瘦身计划。通过“啄木鸟计划”,海底捞已关停超过260家餐厅,在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。今年上半年,海底捞更是为数不多逆势增长的餐饮品牌。
除此之外,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,拓展新业务领域,今年一些餐饮“老人”开始加速推出子品牌,包括新荣记、海底捞、沪上阿姨等,旗下品类包括茶饮、炸鸡、烤肉、火锅、正餐等,消费场景涵盖高端商务宴请、日常聚餐、就餐各方面。
今年上半年,北京市商务局等九部门发布《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际美食之都行动方案》,提出七大行动共计22项任务,全面启动国际美食之都建设,明确到2025年实现“规模总量逐步扩大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、消费活力持续释放、服务品质显著提高”的目标。
第三方机构极海商业分析认为,这轮餐饮更替中,北京大型连锁餐饮品牌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。过去1年,在北京门店数量超过50家的品牌占比从10.6%上升到11.5%,短短1年时间,在营门店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。
从增量到存量时代,餐饮行业正在进入调整期,为应对居民餐饮消费追求平价化、性价比趋势,餐饮企业正加快布局线上,通过在线预订、移动支付、三亿体育APP智能点餐、数据分析等提升运营效率,通过线上点餐、外卖配送等方式拓展服务渠道。
一些餐饮品牌尝试开设“卫星店”,比如老乡鸡、海底捞、太二酸菜鱼等。三亿体育APP所谓“卫星店”,通常选址在租金较低的区域,店铺面积较小,主要以外卖为主。这种轻量的经营方式可以降房租、提坪效,提供高性价比品质外卖,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与规模的同时兼顾消费者体验。
根据虎嗅智库综合多平台数据分析整理,2024年上半年国内餐饮商户线个百分点,整体商户增速高于行业规模增长。同时,从经营年限和外卖订单增长来看,两者关联度较高——开店年限越长的店铺,外卖线上化水平越高。
公开数据显示,海底捞上半年外卖业务收入为5.81亿元,同比增加23.3%;九毛九集团上半年的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4.4%至5.1亿元,主要由于提供外卖服务的餐厅数目增加;去年,西贝的外卖档口更是为它带来了20亿元的营收增量,占西贝收入近三分之一。
分析认为,随着居民就餐场景和消费意向的变化,更多餐饮企业选择门店堂食和线上外卖融合,作为拓展经营半径、提升消费频次的重要工具。一方面线上经营已成为更加稳定高效的低成本经营渠道,通过边际利润有效摊薄线下经营成本;另一方面,线下门店还能通过拓展单人餐、小份菜等多元化场景消费,对实体生意形成有力补充。产业结构出现调整,企业也必然面临转型“阵痛”。
房爱卿认为,餐饮产业创新升级要把数字化转型放到头等重要位置。数字化乃是大势所趋,能够助力餐饮业加快创新步伐、实现规模效率、提高全程质量、优化资源配置,从而解决餐饮业短板。